关注县级产业经济发展 实现精准脱贫

时间:2021-12-20 11:22

摘要:为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现产业发展在脱贫战役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产业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政治导向机制,笔者通过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和查阅各类资料,聚焦县级产业经济环境所遇到的困难,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就如何促进县级产业经济发展,实现精准脱贫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产业 经济 精准脱贫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县级区域农业增产,加快县级产业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县推进、全面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县级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县级、乃至村镇范围内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努力挖掘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扩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县级扶贫综合水平,提高实际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水平,推进漳浦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巩固县级产业经济发展工作。

一、深化县级产业精准扶贫认识,促进产业经济格局形成

(一)提高思想意识。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因户择业、依法自愿、县级实施的思路,确保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从而使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合作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合作社、产业扶贫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扶贫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健全县级产业扶贫带头培育体系,从而辐射带动一批相对贫困户。引导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产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从上述几点几点可以总结出,贫困区域落后的根本在于资本、根源以及教育机会的缺乏。在城镇发展阶段中,县级企业农产品发展滞后的基本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应资金支撑,并且县级金融发展落后无法有效满足资本。另外,我国城镇与县级二次经济结构使得县级产业经济在发展以及资源配置中呈现不均匀现象,资源缺乏严重限制了贫困区域的稳定发展。因此,将产业扶贫纳入政策方针是农村实现脱贫的基本方式。

二、通过特色金融产品推动产业经济扶贫成效

(一)大力突破金融保险瓶颈。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为担保设计信贷新产品。加强基层金融服务,整合网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在县级贫困乡镇中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

(二)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扶贫优势所在。扶贫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涉农贷款,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银行慎贷、惜贷。另一方面政府风险保障金不足,尽管放大系数已经很大,但由于风险保证金没有上级专项支持,全靠县本级财政筹措,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扶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提高门槛来降低风险。以漳浦县为例,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抵押物、真正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到位的贫困产业企业市场主体尚不高于20%。政策性银行正应发挥独有的政策特性,以小微企业贷款为扶贫主要对象,拓宽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和加工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扶贫放贷,从而带动地方县级产业经济发展。

(三)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地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四)持续提升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加强产业扶贫落地项目信贷支持。关注易地搬迁对象、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创业青年等重点人群,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有扶贫任务的地市银行业要力争实现贫困地区贷款增速高于所在地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全覆盖目标。加强产业扶贫落地项目信贷支持。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贫困地区政府部门沟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进行产业直连,加强落地项目信贷支持,扶持一批优势特色产业落户贫困地区,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三、促进县级产业经济发展实现脱贫的意义

产业精准扶贫是促进扶贫工作和农村改革有机结合的增稠剂。现阶段,我国县级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要依靠金融投入。解决贫困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和通道就是变“被动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通过以产业促发展,实现产业经济扶贫。

通过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精准脱贫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在进一步深化县级城镇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方面,促进县级产业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可以运用多种金融服务手段,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首贷难的问题,通过银行扶贫资金的循环,不断扩大贫困地区的再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引导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规模经营、农村合作组织快速发展,促使贫困组织规模生产和经营,减少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确保信贷资金效益最大化。

在城镇、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以产业促发展,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推动以信贷产品助力脱贫攻坚、拓宽产业经济的融资渠道。同时与产业经济精准扶贫的“政策性、针对性、基础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扶贫工作的内生机制,实现县级地区金融市场的自我良性运行,助力全面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农发行福建漳浦县支行 罗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