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网
电脑版

用“善治力”提升“村环境” ——开平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显成效

2021-12-28 09:40来源:未知

走在G325国道上,一幢幢颇具侨乡特色的商业建筑映入眼帘,满满的皆是侨乡风情,这便是开平市乡村振兴示范带赤坎段项目的建设成效。赤坎镇通过多主体共创、零距离服务、全过程管控的工作方法,打造出独具侨乡特色的商业街面,探索形成示范带建设“赤坎经验”。


多主体共创,汇聚共治力量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鼓励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政府主导、企业介入和群众参与的多元力量合作模式已取代政府“大包大揽”或“单打独斗”的方式,并得到当前政策的大力倡导。示范带项目建设涉及社区居民、商铺租户、工厂老板等多种主体,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形成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治理合力,依旧是实践难题。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赤坎镇通过招引深耕开平多年的规划设计师、侨乡艺术建造家和本土乡村工匠团队,联合当地村(居)和村民,共同参与到小公园、旅游厕所、四小园等乡村建设工作中,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商基层德治的“赤坎模式”。

“赤坎模式”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师进行本土化、动态化的图纸设计;二是侨乡艺术建造家带领乡村工匠进行与乡村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与村民艺术审美特质相符合的创意施工;三是政府在现行规范下创新施行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外包的合作通道与组织设计。

在不同主体的治理合力下,芦阳村级小公园建设、现龙旅游厕所、农村四小园、司徒美堂故居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赤坎镇芦阳村级小公园建设▲赤坎镇芦阳村级小公园建设

▲赤坎镇现龙旅游厕所改造▲赤坎镇现龙旅游厕所改造

▲赤坎镇侨小馆▲赤坎镇侨小馆

在新一轮示范带建设中,赤坎镇以尊重本土文化、保留原生风貌为大前提,运用“政府主导+侨匠主创+社区参与+群众为主”的工作模式,采取本土工匠、材料、技艺建设家园的做法,积极融入商户住户建设意见,科学谋划规划设计、项目招标、报建审批、施工管理、验收考核等各个工作环节。

示范带项目是我们广大侨胞回到家乡感受侨乡发展变化的一个通道,和其他乡村振兴工程一样,我们和侨乡艺术家、乡村工匠、村民组成共同体,为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努力。”赤坎镇新区办工作人员说道。

▲<span style=示范带建设效果图

▲<span style=示范带建设实景图


零距离服务,激活善治效能

“工程会不会影响正常营业?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工程初期,不少群众和商铺业主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由于项目建设涉及多个主体,不同主体关注点不一样,要得到群众和商铺业主的支持,关键还是要了解各方主体的需求。

工作人员花了三天时间去深入了解示范带范围内住户和商户的意见。在初步了解完住户和商户的需求后,赤坎镇制定了入户宣传手册、项目协议书、入户情况反馈表等配套文件。其中,入户宣传手册中清晰地说明了项目背景、项目意义及改造效果,并列出了二十问二十答,把民众和业主最关心的问题作出了提前的回答;项目协议书则作为示范带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示范带的设计也将根据入户情况反馈表的合理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图片1.png

▲入户宣传手册

材料准备充分后,工作人员正式开始入户走访。为了打消各方主体的顾虑,他们坚持户户上门,家家征求意见,以“零距离”方式用心服务好民众。大多数住户、商户称道:“政府工作做得很到位,把我们关心的问题都作出了回答,示范带是能够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好项目,我们都愿意配合工作。”

经过一周的入户工作,示范带所涉及的63个住户、商户及厂房等主体,大多数签下了项目协议书,签约率达到了99%。工作人员以“零距离服务”,把群众的意愿、需求和智慧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使示范带的建设获得了坚实的民心保障。


全过程管控,探索长治路径

示范带项目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破解各种难题的勇气和决心。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赤坎镇建立全过程动态管控机制,开展每日现场巡逻、每周进度上报等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乡村工匠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进行即时创作时,政府工作人员都会与设计顾问在现场参与交流探讨,保障施工兼顾安全性与创意性;遇到群众因店面被遮挡或出行不便而不满时,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地与群众解释,安抚情绪,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施工遭受恶劣天气影响时,工作人员以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先,合理安排停工,并制定应急方案,科学调度施工队伍人员与工时安排。为了精准地掌握施工进度,在施工队伍提供进度信息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还会一栋栋房屋去巡查核实、拍照留档,作为决策调整的依据。

▲<span style=政府工作人员与施工队沟通现场

▲<span style=政府工作人员和民众沟通现场

赤坎镇还将谋划建成后示范带的日常维护方案,同步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探索共治、善治、长治路径,推动打造出一个具有侨乡特色、环境美好宜居、商业活力迸发的新家园。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