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特色金融产品推动产业经济扶贫成效

时间:2021-12-31 13:20

(一)大力突破金融保险瓶颈。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为担保设计信贷新产品。加强基层金融服务,整合网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在县级贫困乡镇中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

(二)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扶贫优势所在。扶贫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涉农贷款,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银行慎贷、惜贷。另一方面政府风险保障金不足,尽管放大系数已经很大,但由于风险保证金没有上级专项支持,全靠县本级财政筹措,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扶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提高门槛来降低风险。以漳浦县为例,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抵押物、真正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到位的贫困产业企业市场主体尚不高于20%。政策性银行正应发挥独有的政策特性,以小微企业贷款为扶贫主要对象,拓宽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和加工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扶贫放贷,从而带动地方县级产业经济发展。

(三)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地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四)持续提升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加强产业扶贫落地项目信贷支持。关注易地搬迁对象、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创业青年等重点人群,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有扶贫任务的地市银行业要力争实现贫困地区贷款增速高于所在地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全覆盖目标。加强产业扶贫落地项目信贷支持。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贫困地区政府部门沟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进行产业直连,加强落地项目信贷支持,扶持一批优势特色产业落户贫困地区,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农发行福建漳浦县支行 罗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