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皮科学史图鉴》编辑会议成功召开

2022-04-15 17:36 来源:未知

2022年4月12日,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主编的《中国皮科学史图鉴》编辑会议在线上召开,来自全国和世界的编委在线上热烈讨论,百岁皮科前辈钱戌春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到会的各皮科界同仁以高度的工作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谋划编辑发展大计。

《中国皮科学史图鉴》编辑会议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协会副会长潘炜华教授主持,名誉主编廖万清院士致开幕辞,陈洪铎院士、禤国维国医大师先后致辞,一致认为编辑图鉴是总结皮科悠久历史、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工作,是皮科基础研究的第一重点系统工程,各学会、重点单位在编辑中应全面深入发掘史料,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从中国医学典籍中深入发掘历史事实进行总结,以真实的著作、图照来介绍皮科史,皮科学界一定要编辑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和世界第一部皮科史图鉴。担纲主审的中国医史学家李经纬研究员,在回顾皮科取得的辉煌成就后指出,天花的发生、防治、消灭过程中,是中国中医起到关键作用古今专家用中医药疗法、免疫接种对麻风进行防治的历史事实,还着重谈到规范使用“麻风”名词,不应使用“麻风病”,落实WHO的ICD一病一名一码原则。

会议上还讨论了学科定义。学科定义事关专科教学分类、发展战略,过去主要是防治皮肤病、性病,国家1992年“皮肤病与性病学”,2009年的“皮肤病学”学科分类,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目前主要转为以皮肤美容、保健为主,应将原学科改为皮科学、皮肤学、皮肤科学合适,建议定义为:“皮科学,简称皮肤学,全称皮肤科学,又称皮肤性病学,曾称皮肤病与性病学、皮肤病学。研究和防治皮肤黏膜病或皮肤黏膜-内脏病变、性传播疾病、皮肤美容等专业病证的基础和临床学科。”廖万清院士介绍正名、简称、全称、又称、曾称的规范使用及确定名词的理由,“病证”“研究和防治”“基础和临床”的要义,与以往诸定义的区别,落实ICD-11皮肤黏膜病类的疾病分类的意义,鼓励在全国开展学科定义的学术争鸣。

主编马振友医师介绍图鉴纳入标准、编辑体例、规范,并讲到编辑体例放到皮科史编辑群和网上媒体中,采用公开编辑、审校方式,达到公平、公正、公信。河南科技出版社北京名医世界传媒范广红副总编辑表示出版社将图鉴作为重要工具进行审校、出版事项,全力以赴打造成世界名著;主审王侠生教授对编辑进行指导;几位协会副会长进行讨论发言,主译高兴华教授介绍编辑、翻译英文的要点;郑捷、王刚教授讨论编辑事项;主译张建中教授,副主译陆前进教授因参加其他重要会议未能参加线上会议,他们以书面形式发了言,他们表示中国皮肤科学发展源远流长,为世界皮肤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皮肤科学发展资料需要收集和记录,其中包括重要的影像资料。

参会人员普遍受到皮科史教育,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各学会空前团结的局面,一致称赞该编辑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认真参加编辑、审校,使图鉴的中、英版本早日面世,以共同促进中国皮科发展,让中国皮科大踏步走在世界皮科前列,纳入ICD-11传统医学皮肤黏膜类病证得到应用和普及,达到为全球民众服务的最终目的。


热门图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