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的今天,2010年11月16日——中国针灸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
图源百度
所谓针灸,意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
图源百度
而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蕴藏着这样一位针灸非遗传承人。他以家族数代薪火相传的卓绝技艺,服务于一方百姓。他就是武贺,一名 60 后的中医针灸传承人。
武贺工作图
仁心仁术,贵在初心。二十五年来,武贺用他的毕生所学为无数患者施针解惑。据记载,武氏特针疗法起源于宋、明武氏一脉,辗转流传至今。在祖母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武贺从小习诵医文古书,苦练施针手法,以身试针,终有所成。武氏特针疗法操作手法独特,多采用上病下治、内病意治、针动引气、上下相合的循征选穴法。且具有“三绝”特色,一:快则不待患者颦眉针已入;二:准则无需手度测便可施针;三:针到痛止病除三分。
武贺非遗传承人荣誉证书
武氏特诊疗法非遗证书
《内经》云:“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武贺将“传递大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此,他定期前往养老院进行义诊;往返各地免费传授武氏特针疗法。他认为,把中医针灸的文化精髓用之于民,就是对中医文化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在治疗室里,武贺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镜片观察着每一位患者。细致入微使得他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熟人”、“回头客”,这对于一名针法传承人来说,是多么真诚的信任与肯定!
每天清晨 8 点开始,周边身体不适的群众、远道而来的患者便络绎不绝。忙的时候,武贺一天要施针百余人,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也依旧不急不躁。有的患者数十年下蹲障碍,经一次施针治疗就有效改善了关节僵硬,可以正常蹲坐;有的患者中风后遗症导致失语,辗转多年求医无果,经武氏特针疗法治疗后竟能如常人般和家人交谈;还有的患者,家庭困难难以支付医疗费用,武贺免费也要把患者治好。数十年如一日的善举行动,使武贺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尊重和爱戴。
武贺工作图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武贺面对患者、面对人生严谨而认真,严肃而勤奋,严格而坚定。他用良好的态度,高尚的品德,精湛的针法,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走先人之路,开良方之药,行仁医之道。
武贺工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