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网
四川新闻综合门户
首页
四川网
四川新闻综合门户
首页

一路向北

2023-08-29 16:26 admin

作者:廖光明

在关于一条大河的故事里,阅读我们的民族与文化。杭州、无锡、淮安、北京……这些运河边的城市,曾经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大运河的故事。

由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著名作家徐则臣的《北上》,是其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小说以历史上的1901年,与当下的2014年,作为文本的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徐则臣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70后”作家。

“过去的时光仍持续在今日的时光内部滴答作响。”作家在小说开头引用了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诗句,他让两种时间在小说中互相穿插,构成了《北上》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文学体验。

公元1901年,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

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寻亲不遇,却在临终前的礼物送托中,埋下了若干颗故事的种子。

以水当酒,饮尽一腔心事;以河当路,望断水意苍茫。浆声缓缓,一波波水影慢成一阙长长的蓝,暗青色的影子,典当给了时光。运河担挡的空间,漫漫岁月里,河工的名字写进了水里,像无数片浪花流向异乡,又带回了故乡。

一百年后的2014年,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水和时间自能开辟出新的河流。在看不见的历史里,很多东西沉入了运河支流。水退去,时间和土掩上来,它们被长埋在地下。婚俗、船事、水文、地理、景观、摄影、戏曲、绘画、收藏、考古,由南到北,从古至今,包罗万象。古往今来,运河人的气息缓缓汇入这条古老的大河,中国的历史、运河边的故事也慢慢聚到这条河流上。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整部《北上》在情节上呈现出一种焰火结构。焰火在空中炸开之后的形态是具有整体性的、同时也是发散性的,有无数光点散在夜空,在小说里面爆发的这一瞬,其实是有迹可寻的,很具体,就是小波罗死在船上的那一个瞬间。在那时候,他把自己随身带的东西分发出去,每个人领到一个礼物,这个情节细节变成整部小说后面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故事线头最终得以接续起来的核心关节。比如孙过程,他拿到的是相机,他的后代再次将镜头对准运河上的人和事。邵常来得到罗盘,他的后辈就是跑船的。

“人的命其实不在自己身上,都在别处。我的命,一半在这船上,一半在这条河上。”与其说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外国人在中国运河人帮助下的探寻之旅,我更愿称之其为一趟寻根之路。无论是谢平遥,邵常来抑或是孙过程,他们都在运河边生活,靠水吃水,几代人的命运都与这一条大河连在一起,虽然上船的目的可能不同,但根源上都是因为那一条大河,那就是他们的根,他们的脉。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1797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长长的运河,流经的每一座城市,向岸的码头,港口,喧嚷的人声,都成为运河不同的风情。《北上》让京杭大运河在读者眼中变得不仅仅是一条关于历史的河流,还书写着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民族的旧邦新命。从这个意义上看,《北上》既是一条大河的故事,也是民族与文化的故事。